湖头李氏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5772|回复: 1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李光坡 [复制链接]

Rank: 3Rank: 3
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2-3-11 20:17:37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       李光坡,字耜卿,别号茂夫。生于清顺治八年(1651)。大学士光地的胞弟,童年即接受家学。受光地影响,光坡早期崇尚宋儒,还学习乡先正明蔡清著的《四书蒙引》、《易经蒙引》及林希元著的《易经存疑》等书。他资质并不聪敏,但勤苦攻读,终致烂熟。

  光坡20岁为县书生,喜欢阅读秦、汉以上书籍,依次钻研十三经、《昌黎全集》及濂洛关闽理学各派名著,旁及诸子和历代史册。壮年以后,专攻《三礼》。他认为对《三礼》的研讨,宋代已渐衰微,到明代几于断绝,而《仪礼》更是罕有学习的。他积40年的光阴,写成《三礼述注》69卷。主要依据汉儒郑康成的论点,融会汉、唐各家学说,疏注解释,简要明确,不支离破碎,也不炫耀深奥广博,自成一家之言。闽派学者通晓汉学,是由光坡开始的。

  光坡长期家居不仕,中年以后,放弃科举业,授徒讲课,专心治学。平生论学。以程、朱为主;论《易》以邵雍为主,兼取扬雄《太玄》的观点,以发明性理,闸述大义。康熙四十五年(1706),光坡入都,与兄李光地共同讲论研习。这期间,他著《性论》3篇,对理气的先后动静,反复认真论辨,以此订定近代儒者持论的差误。回乡时,光地赠诗:“后生茂起须家法,我老栖迟望子传。”对光坡寄予殷切的期望。

  光坡还精于历算,著文论述圣人作历之原,略谓圣人制定历法,目的是顺天授时,方法是实际观测。还列举观测的仪器有四种:一曰璇玑,按照浑圆天体,刻上南北东西相距的度数,装设日月运行的轨道,旋转观测;二曰玉衡,即安放在玑上观测天象的管;三曰土圭,通过日影以辨认分、至,确定四时;四曰漏,水壶刻上度数,节水漏滴,以计算时刻。四种仪器,互相参验,以免差错。他说天体很大,观测总会出些微误差,积久误差便明显。因此,治历不免于修改。修改先要推验,推验的要点是,测晷影以验气,改交食以验朔,候合见以验星。也就是根据运行有规律的天体来作检验,项目虽多,都是这样。治历必须实测,不能凭个人的臆测妄加论断的。

  光坡的经学成就,得到李光地的高度赞许,李光地曾说东吴顾炎武和光坡,都是数十年如一日用心经学,精勤不辍,有显著成就,可以传之后世。圣祖曾问光地,当前民间有无学古通经的士子?光地列举李颙、梅文鼎和光坡等人以对,圣祖对光坡深表嘉许,御书“道通月窟天根里,人在清泉白石间”的对联赐他。雍正元年(1723),各地奉令推举孝廉,当局将以光坡应选,时光坡已病卧在床,不久去世。

  光坡天性至孝,父亲病重,焚香祷天,手掌烧焦还不知。母亲年老多病,他日夜侍奉,母死后100日内只饮勺水,终身哀慕。著作还有《皋轩文集》、《离骚注》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沙发
发表于 2012-3-25 19:30:22 |只看该作者
李 光 坡(清史)     陈祖武
    李光坡,字耜卿,号茂夫,一号皋轩,福建泉州府安溪县(今名同)人,生于顺治八年(1651 年)二月,1 卒于雍正元年(1723 年)四月。2 他一生“隐居不仕,潜心经学”,3 于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用力尤勤,是清初《三礼》学研究中确有所得的学者。
安溪地处闽南,依山傍海。清初,郑成功及南明鲁监国政权旧部转战沿海,与清廷长期相持。顺治十一年(1654 年)郑成功为筹措军饷,令所部在漳州、泉州一带“派富户追纳”。4 翌年夏,林日胜所部安溪义军将李光坡一家十二口掳为人质,以便“挟质索赎”。光坡父兆庆乘间脱逃,祖父先春忧惧而死。他的伯父日燝闻讯,自福州赶回,前往义军营垒交涉。后因所纳赎金不足,未能使人质获释。李日燝“墨缞起兵”,纠集地主武装,于十三年(1656 年)七月,将亲属陆续夺回。李光坡当时年仅六岁。
   少年时代的李光坡,“受学家庭”,随父兄讲习闽中先贤蔡清、林希元所著《易经蒙引》、《易经存疑》等书,“祖宋而褅汉,先经而后史”,打下了良好的经学基础。康熙九年(1670 年)春,光坡长兄光地中进士,他也在同年入县学为弟子员,随后又因他长兄的入仕而成为岁贡生。两年后,李光地官授翰林院编修。光坡则在科场角逐中起步伊始即“屡见屈抑”。十二年(1673 年)夏,李光地衣锦还乡。光坡以长兄为师,专意攻读韩愈古文。当年冬,吴三桂倡乱滇中。翌年三月,耿精忠遥相呼应,在福州打出叛旗。六月,郑经乘势出兵据有闽南漳州、泉州一带。李光坡一家再次被卷入动乱漩涡。由于他的长兄身为朝廷词臣,在地方上很有名气,因而耿、郑双方都极力劝降。十四年(1675 年)五月,耿精忠以“令箭来调”。李光地应调前往福州,后以父病为由脱身。返乡后,李光地就福建军情草拟奏疏,封以蜡丸,由他的叔父日火呈 偕家仆秘密送京。十五年(1676 年)九月,清廷平叛大军进抵福州,耿精忠降。十七年(1678 年)九月,郑将刘国轩部溃败,泉州重为清廷所有。在清军入闽平叛的过程中,李光坡“叔侄兄弟,率乡兵四出追贼,开道以迎援师”,因此得到朝廷嘉奖,长兄光地擢升内阁学士,三兄光垤成为恩贡生,叔父日火呈 官至永州(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县)总兵。而光坡本人则依然故我,埋头经学,默默无闻。在追求功名中的坎坷际遇,使光坡决计放弃举业,以“训励后生小子,使知敦本实学,为国家储人才”为己任。从二十五年(1686年)起,他一面授徒讲学,一面“沉潜注疏,博征诸家”,开始了此后长达数十年的《三礼》学研究。
   自宋代理学兴起之后,《三礼》学趋于衰微,到了明代,这门学问几乎已成绝学。入清,由于历史环境的急剧变迁,《三礼》学重为学者重视,而卓然名家犹如凤毛麟角,仅山东张尔歧一人而已。李光地虽以博学著称,但对于《三礼》却不敢轻易问津,只好“属之厥弟耜卿”。他天赋并不好,曾经自我解剖道:“质本鲁钝,读书无百遍不能成诵。”其兄光地也说“四舍弟欠思索”,“至于以义理为先,开卷便求全体大用,不能也”。在既无师友,又无简明疏解可据的情况下,他以勤补拙,凭借踏实的读书功夫,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一领域中求索。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,到四十三年(1704 年),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《三礼》学著述《周礼述注》。素来为经学家视为繁难的《仪礼》十七篇,他也可以“全文暗倍”。于是,他就此致函长兄光地,打算携书稿送京审订。信中写道:“坡丙寅年(即康熙二十五年——引者)集《周礼》注说,今将二十年,修改者八九次。近《仪礼》稍熟,参校节文,颇少舛讹,诸经讲解,随所见到亦多采摭。简帙烦重,未敢以上。但念年已垂老。智识短浅,无所取正,不自知其美恶。今年重加汇定,慵人缮写,欲呈尊览。”光地接书,欣然邀他北游。
   四十五年(1706 年)夏,李光坡抵达京城。这已是他二度进京。第一次在康熙三十六年(1697 年),当时正值他母亲故世,以兵部侍郎任顺天学政的李光地疏请奔丧,未获允许,改请“给假治丧,往返九月”,因而连遭御史、给事中沈恺中、杨敬儒、彭鹏弹劾,訾议遍于朝野。居丧期满,料理完丧葬事宜后,李光坡便赶赴京城探视。来去匆匆,未能久留。而这一次,他的长兄已高踞内阁大学士的显要地位,声名大噪,权重一时,这就为他逗留京城提供了条件。在客居北京近一年的日子里,光坡协助他的长兄完成了《离骚注》和《朱子礼纂》的撰写,并就他们之间对历代人性学说讨论的情况,撰为《性论》三篇。他以孟子的“性善说”出发,对“性善”这一命题加以界说,指出:“言性则曰人性、物性,言性善则人也,而物不与。通此者,其知孔孟之旨乎!”李光坡不赞成荀子的“性恶说”,也不赞成扬雄的“性善恶相混说”,而是服膺程颐、朱熹的性论,他认为:“言性者,自孔孟之后,历千余年,至程朱而是非坚定。” 对明儒南人性学说,光坡采取了有保留的批判态度。在他看来,蔡清对“理先气后”的怀疑,罗钦顺“于气之转折见理”的主张,王守仁“无善无恶心之体”等见解,都未免“仍于释氏之见”。因此他主张对蔡清和王守仁的性论加以折中,以此纠偏,“庶几得程朱之旨,以达于孔孟”。
    李光坡穷研经学,尤其是对《三礼》的谙熟,得到了他长兄的赞许。李光地曾经把他的治经功夫与顾炎武并提,认为:“读书博学强记,日有课程,数十年不间断,当年吴下顾亭林,今四舍弟耜卿,皆曾下此工夫。”当时在詹事府供职的陈迁鹤,也曾将李光坡比作东汉著名经师郑玄,戏称他为“康成公”。四十六年(1707 年)二月,李光坡在京中迎来了他的五十七岁诞辰。这时,他虽已学有所成,但却不过一个老贡生而已。李光地在赠他的寿诗中,就此劝慰道:“贡举无私知必世,丈夫有念靡穷年。后生茂起须家法,我老栖迟望子传。”生日过后,光坡启程南归。临行,大学士张玉书赋诗相赠,诗中写道:“遗经勤在抱,万卷读已破。澜翻辨《三礼》,独唱许谁和。”李光地也步张诗韵作诗送别,诗中以不出仕而成就著述事业的隋儒王通相期许,勉励道:“成业赖不仕,子无悲坎坷。”对他的《周礼述注》书稿,光地特别嘱咐:“所注《周礼》,欲序而刻之,但数处能再引落,使其辞约,更得分章提节,尤便观览。今当南归,非旬月可订,至家徐为之。”。
    经过一年多的北游,李光坡开阔了学术视野,“古文时文俱大进,并诗字亦自不能而能”。他的长兄原希望他在来年的乡试中再作一次努力,但返乡后,他则一如既往,拳拳于《三礼》学的研究。继《周礼述注》修订蒇事,又着手撰写《礼记述注》。五十四年(1715 年),光地获假二年,返乡探亲。行前,他前往避暑山庄行宫告辞。在君臣对答中,光地以“通经博学”向康熙推荐他的四弟光坡。
    对李光坡的皓首穷经,康熙表示嘉许,当即书写联句一幅交光地转赐光坡,联句为:“道通月窟天根里,人在清泉白石间。”光地抵家,出示联句,光坡百感交集,赋诗为记,诗中写道:“校书谬探天根奥,隐几兼忘白石情。”从此,清白堂便成为李光坡的书屋名。
    五十七年(1718 年),李光坡完成了《礼记述注》的撰写。两年前,他的长兄返乡,曾经应允,一俟完稿,即与《周礼述注》合并刊行。可是随着这年五月李光地的去世,死者生前的许诺也随之落空。尽管如此,李光坡却并不因此而消沉,他锲而不舍,倾全力于《仪礼述注》的纂辑。到六十一年(1722 年)冬,他终于将自己在《三礼》研究中的最后一部作品竣稿。这时,李光坡已经是风烛残年,与他日夜相随的便是那一摞摞未能刊行的书稿。面对一生的辛劳所得,他痛心地叮嘱四子钟份等:“吾寒素,书成未能问世。善藏吾稿,或土苴可弃,抑或溲勃可收,则宣城梅公所云,存与不存,不关刻与不刻也。”雍正元年(1723 年)四月,新君颁谕,敦促各省督抚“各举孝廉方正”。旨下,福建地方当局打算将李光坡列名荐牍。但是他已积劳成疾,病势垂危,未等荐举成为事实,便离开了人世。
    李光坡萃毕生心力于《三礼》学研究。他在这一领域中所留下的三部著述,虽然只是历代经学家研究所得的汇集,并没有提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见,但是,不为汉、宋学门户之争所拘囿,“平心静气,务求理明而词达”,为后来的《三礼》学研究者,也确实提供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资料。所以乾隆初官修《三礼义疏》,曾移文福建,索取李光坡著述。乾隆八年(1743 年)、三十二年(1767 年),经光坡四子钟份集资,这三部书稿陆续得以刊行。后来都为《四库全书》所著录,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,被评为“说《礼》之初津”。 光坡不善作诗,也少写应筹文字。但文如其人,根柢经史,笔力高古。他去世不久,四子钟份收罗遗留诗文,于雍正三年(1725 年)以《皋轩文编》为题,结集十卷刊行。乾隆间,陆耀辑录清初经世文章,编为《切问斋文钞》,曾选李光坡文《圣人作历之原》、《防海》等四篇入集。

注:
1、 关于李光坡出生的月、日,未见官私史书载及。据《皋轩文编》卷3,《注礼记成纪跋》称。“丁亥仲春,坡在京师,伯兄寿以三诗。”由此可知他生在二月。
2、 传主卒于雍正元年,史传所载无异词,惟未及月日。此处据李钟份《皋轩文编跋》:“壬寅冬,《三礼述注》告成,即先君子易箦半载之前也”;《(乾隆)泉州府志》卷45,《李光坡传》。   

      “雍王元年举孝廉,有司以光坡应,巳寝疾矣”;以及《清世宗实录》卷6,雍正元年四月甲子条等,考订李光坡卒于雍正元年四月。
3、 杭世骏:《榕城诗话》卷中,李光坡条。
4、 阮旻锡:《海上见闻录》卷1,永历八年条。
5、 李清植:《文贞公年谱》卷上,十四岁条。
6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3,《代伯兄为仲父家谱传》。
7、 黄任、郭赓武等:(乾隆)《泉州府志》卷45,《李光坡传》。
8、 李清馥:《榕村谱录合考》卷上,十六岁条。
9、 李钟份:《周礼述注后跋》。载李光坡:《周礼述注》卷末。
10、 李光地:《榕村语录续编》卷14,《本朝时事》。
11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5,《答曾石岩邑侯问地方事宜书》。
12、 同注⑨。
13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3,《授长孙清騊周礼跋》。
14、 陈寿祺:《左海文集》卷6,《李侍郎仪礼纂录序》。
15、 李钟份:《皋轩文编跋》。载《皋轩文编》卷末。
16、 李光地:《榕村语录续编》卷16,《学》。
17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5,《与伯兄书三》。
18、 同上书,卷5,《与伯兄书六》。
19、 蒋良骐:《东华录》卷16,康熙三十三年四月条,中华书局1980 年4月版,第264 页。
20、 李光坡;《皋轩文编》卷1,《性论上》。
21、 同上书,卷1,《性论中》。
22、23 同上书,卷l,《性论下》。
24、 李光地:《榕村语录》卷24,《学二》。
25、26 李光地:《榕村全集》卷35,《四弟生日得诗三章赠且期之》。
27、 同注⑨。
28、 李光地:《榕村全集》卷35,《送四弟用京江相国原韵》。
29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3,《注礼记成纪跋》。
30、 李光地:《榕村续集》卷1,《又寄季弟耜卿书》。
31、 李清植:《文贞公年谱》卷下,七十四岁条。
32、 李光坡:《皋轩文编》卷10,《恭纪御笔八韵》。
33、 同注⑨。
34、 《清世宗实录》卷6,中华书局1985 年影印《清实录》,第7 册,第130 页。
35、 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卷19,经部礼类一,《周礼述注》。
36、   同上书,卷20,经部礼类二,《仪礼述注》。
37、 《皋轩文编》一书,《四库金书》未予著录,仅作存目处理,且误作一卷。该书应为十卷:卷1《杂著》,卷2《序》,卷3《传》,卷4《寿文》,
          卷5《书札》,卷6《碑文》,卷7《墓志铭》,卷8《行状》,卷9《祭文》,卷10《诗》。
38、 陆耀:《切问斋文钞》卷15、22、24。__
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Archiver|湖头李氏

GMT+8, 2024-4-19 20:30 , Processed in 0.035126 second(s), 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